2016年6月,本人毕业于黑龙江大学生态学专业并获得硕士学位,这也为我学生时代生涯暂时画上了休止符,踏上了新的征程。同年6月份本人进入大连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研究院工作,工作中我狠抓实干,雷厉风行,努力钻研,一直致力于食品质量安全和环境质量安全元素检测分析、检测方法的探究工作中去,即便遇到难题我从未选择过放弃,因为,我深知要将技术学透、吃透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经历了三年的磨炼,自身专业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个人的思想也得到了生升华,已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专业检测技术性人才,在领导和同事的帮助和信任下,在2018年底并任命为元素中心负责人,并在2020年1月份取得环境工程工程师证书,但我并没有停止对学术学习的渴望,而是继续致力于检验检测和科学研究工作,从未停止,同年,被大连市检验检测集团有限公司确定为“优秀青年干部”。2017年年底,本人参与HJ 1074-2019《水质三丁基锡等4种有机锡化合物的测定 液相色谱-电感藕合等离子质谱法》国家标准制定,并作为起草验证单位进行试验前处理过程、色谱条件的优化等验证工作,同年被授予中共大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8年-2019年参加农业农村部组织《农产品中重金属的检测》能力验证考核,均取得满意结果,两年期间分别授予中共大连市检验检测集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授予大连市检验检测集团“检验检测先进个人”称号。2020年,在大连市检验检测集团有限公司申请并立下科研项目《富硒食品中无机硒及有机硒的含量测定》、《饮用水、食品中三价铬及六价铬含量的测定》,并受到集团领导的重视和认可。在此期间,在各级领导的培养下,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及科研技术能力。在工作中团结同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对工作勤勤恳恳,敢于承担责任,敢于创新,敢于建言献策,对于自身业务知识的学习从未停止,努力完成单位交代的工作。在党务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与此同时,在CMA、CNAS、CATL评审和元素质量控制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现已以下几个方面对近年的工作进行总结:
一、科学研究工作
(一)参与国家标准验证工作
参与国家标准HJ 1074-2019《水质 三丁基锡等4种有机锡化合物的测定 液相色谱-电感藕合等离子质谱法》的制定。近些年国家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日益上升,可见没有好的生态环境,一切经济建设都是虚无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对于生态环境相关的国家标准出台迫在眉睫,尤其是针对水质(地表水、地下水、海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检测。本标准将地表水、地下水、海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作为研究对象,样品中的有机锡化合物经液液萃取法富集或直接进样后,用液相色谱柱分离,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测定。本人针对本标准进行验证工作,并确证地表水、地下水、海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前处理方式、色谱柱条件、检出限、定量限、回收率、精密度等方法参数均为有效、可信的,可操作性较高。这也为制定相关检测标准奠定了基础,也为其他研究形态学分析的同行提供技术储备和支持,并将有效地广泛应用于质量系统、生态环境、食品加工企业及其他科研机构。
(二)检验方法的研究
1.《富硒食品中有机硒及无机硒含量的测定》的方法建立及研究。
在2019年-2020年在大连市检验检测集团有限公司申请并立下该项目。本项目研究目的是我国为一个缺硒大国,人体缺硒能够影响人体免疫力,降低淋巴细胞的活性,继而使人体无法抵御病毒侵害。适当补充硒元素能够增强人体细胞内的抗氧化性,继而延缓衰老、抗击癌症。因此,很多富硒食品厂家市场嗅觉敏锐,观察到老百姓对富硒产品的需求,近些年来在市场上很多保健品、食品、农产品都“披上”“富硒”的外衣,使得富硒产品市场迅速崛起,该类产品可谓是琳琅满目,市场前景较好。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问题也随之而来,一是很多客户向我检测机构提出要进一步对硒产品中的有机硒进行研究,探索自身产品有机硒的含量。二是大部分消费者对自己所购买的富硒产品不够了解,因此,建立一个准确有效的检测方法是十分迫切需要的,同时,也为富硒食品检测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在本项目中,本人作为项目起草人,进行资料查阅、前处理方法确定、实验的实施和资料整理工作,并已积累不同富硒产品的试验数据,现已发表1篇文章。
2.《饮用水、食品中三价铬及六价铬的测定》的方法建立及研究。
在2019年-2020年在大连市检验检测集团有限公司申请并立下该项目。本项目主要研究水和食品中铬元素含量测定,铬元素通常以Cr3+和Cr6+两种形态存在,其中 Cr3+是最稳定的氧化态,是生物体内最常见的,毒性比较小,而且为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其可以防止动脉硬化、糖尿病等疾病,同时,可激活胰岛素、促进胆固醇和脂肪酸的合成;相反,Cr6+的毒性较大,是 Cr3+的10倍,由于其氧化性和高渗透性,容易被人体吸收,从而导致病变发生,具有致癌和诱发基因突变的作用,已被列为一种强致癌物质。因此建立确定标准方法十分重要,从而为富铬产品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人作为项目起草人进行资料查阅、前处理方法确定、实验的实施和资料整理工作,并已积累不同食品含有三价铬及六价铬的试验数据。
二、重大食品安全应对
1.油炸食品风险监测
近年来频繁出现油炸食品中铝的残留量超标的情况,超标原因是不法商家向面制品中添加硫酸铝钾,该物质起到膨松剂的作用,摄入量较高会影响人体健康,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本人在完成日常检验工作的同时加强了铝的残留量的风险监控力度。自2017年以来本人完成油炸面制品等筛查千余批次,这些数据的积累为以后的政府食品安全专项调查提供了科学参考依据。
三、资质认证和能力验证工作
1.参与CMA、CNAS、CATL资质认证评审工作
本人参与资质认证评审工作,积极参与现场实验、现场加标实验,出具原始及报告,数据整理及填报,主动作为技术联络人员与专家老师沟通,受到专家老师的一致好评,保障了评审工作的顺利进行,为食品检验资质认可工作做出了贡献。
2.参加国家认监委、农业农村部组织的能力验证
从2016年开始,本人在工作期间带领元素中心全体人员还参与了多次各单位组织的能力验证实验。如“农业农村部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国家资质认可委员会白酒中铅含量的检测能力验证” 、“国家资质认可委员会饮用水中铁含量的测定”、“国家资质认可委员会粉丝中铝含量的检测能力验证”等都获满意结果,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同时,让元素全体员工在实验过程中也进一步提高了自己实验技能水平。
四、论文发表情况
在多年的工作和科研工作中,我自身能力在不断提升也积累大量丰富的经验,并总结提炼成专业学术论文。2016年至今,共发表论文2篇,2篇均为第一作者,两篇期刊均为国家级期刊。论文内容涵盖质谱分析、光谱分析、食品行业的问题研究等方面。
1.撰写并发表《海鱼中有机硒和无机硒的测定》
2020年,发表《海鱼中有机硒和无机硒的测定》本文以三种海鱼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无论是总硒、有机硒、无机硒含量均表现为鲐鲅鱼大于大马哈鱼大于狭鳕鱼,继而说明海鱼类硒含量较为可观且存在差异,但也发现三种鱼类有机硒含量占总硒比例具有差异表现为大马哈鱼大于狭鳕鱼大于鲐鲅鱼。
2.撰写并发表《海鱼中有机硒和无机硒的测定》
2020年发表该文章,研究发现丹参、黄芪中各营养元素含量差异显著,丹参中镁、钙、铝等16种元素均高于黄芪,而黄芪中锌、硒、铂、蛋白质、总糖含量均高于丹参;两种保健食品中营养物质之间也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其中锌、硒、蛋白质、总糖之间呈正相关,但与其他营养元素呈负相关;此外,多元回归方程得到蛋白质受铅、砷的影响极其显著呈负相关,总糖受硒含量的影响极其显著呈正相关。
五、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2018年成为元素中心指定的质量监督员,对此我感谢领导和同事对我的信任。本人对中心内部检验工作出具数据严把质量关,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于风险检测项目会定时定期进行评估,并及时对中心内部成员进行培训。定期按照质量监督计划对中心内部成员进行留样再测、人员比对、方法仪器比对、盲样检测等方式考核,有问题的检验项目要及时找明原因、写出措施方案。至今我们中心尚未出现过检验数据准确性错误。
六、食品检验技术培训工作
提高自己能力水平的同时,也参加一些省外的培训活动,为的是拓宽自己的视野,打开自己的思路。在2017年到成都参加《车用汽油》、《车用柴油》国家标准及试验方法培训班,并获得合格证书;2018年到上海质检院进行参观学习交流;2020年到深圳质检院进行参观学习交流。多出去走走,开拓视野十分重要,这样才能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在技术上披荆斩棘。
通过不断的学习,接受新鲜事物,不断挑战自我,使自己从一名检验人员逐步成长为一名食品、环境元素检测的专业人员,但我也深知自身的不足和一些技术技能的缺乏,这也是我今后工作应该努力的方向。因此,本人会在外来的工作中再接再厉,勤勤恳恳,勇于创新,将“高严细实狠”五个字深深的印在我的内心,努力提升自己专业技能,科学研究也要有所突破,为单位尽一份力量,为质检事业添砖加瓦。
![]() |
|